給正在選組的學弟妹們

更多資訊由此進入(深藍論壇)

我是三類人,但其實是假三類。

一開始我想先說明文科和理科的差別。文科和理科只是一種粗糙的分類法,國文、英文、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地科、歷史、地理、公民其實是不分文理的,很多時候要修習這些科目是要文理兼備(尤其對想衝到頂尖的學弟妹們),唯一的差別在於掌握的「文」的不同和需要理解的「理」的差異。

舉例來說,歷史所要掌握的綱領就是課本中一直強調的「歷史思維」--培養對事物擁有的前因後果的敏銳度,或許我在真正一類的面前講述這些話著實班門弄斧,但歷史所要掌握的「理」便是一種對事物見微知著的觀點,而「文」的部份即是從古至今不斷紀錄的文字,於是構成「歷史」,二者缺一不可。再以許多人為之懼然的化學為例,很多人以為選擇自然組不需要背太多的東西冒名而來,但很抱歉,這其實是錯誤的。化學是一門相當富有文理兼備意味的科目,當你理解了分子的鍵結、原子結構、VSEPR、化學平衡的內涵,而不去記憶原子、分子的性質、反應方程式、晶體結構,即使擁有再好的資質也是不會拿到相應的報酬,反之如果只會背誦記憶而不理解亦會得到相同結果。孔子云: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

再者有人得出一個結論,歷史是死的。對於此我也持相反意見,何也?愛因斯坦曾說:「上帝是不會擲骰子的。」跟亙古不移的物理定律以及反應方程式比起來,難道真的有人能夠扮演上帝創造新的定律嗎?雖然我所表達的語氣些許嚴峻,但我真正想說的是,每個科目都不是死的,死的是對於這整個世界渴望探求的好奇心,如果愛因斯坦少了這份對真理的熱愛,或許智商在好十倍也不會有相對論問世。其實文科和理科並不是互相對立與衝突,當物理學家孜孜於真理的追求時,卻渾然不知首先提出慣性的並不是伽利略,然而歷史學家早就知道是笛卡兒的功勞。為學並不是單純的取己所好而避己所惡,這正是現在多數八年級人格上的缺失,如果太過於逃避自己不擅長的科目時,在往後通往理想的大道上,總有一天這些惡夢就會成為你最大的絆腳石。

以上,落落長夾雜老人碎碎唸傷眼完畢。接著下一個主題來講講我對三類的看法吧,上面說的話看完不要繃得太緊張(拍肩,放輕鬆)。

這兩年來我對想選三類的學弟妹都會說這句:「沒有三兩三,不敢上梁山。」三類是個比二類以及一類都還要辛苦的類組,不外乎就是老闆叫你加蛋(生物)結果被騙10元的感覺,在板中,自然組高二是要多讀三科社會科的。你或許以為:「啊,上高三就不用讀社會了YA!」抱歉,我還是想要再給你一個大錯特錯。上高三以後,化學、生物難度遽增,同時間還要照顧學測、指考的國文英文兩科,這時青黃不接的情況就會發生了--你會體會到段考考六科比九科還要棘手,這時就會有許多人萌生丟棄一科的念頭,有人丟掉物理,專心於醫類之路;而有人乾脆丟掉生物,索性當個假三類。這些都是想選三類的學弟妹們將來會遇到的問題,不可不注意。

最後聊聊對選組的觀點吧。基本上,大家選組都選自己所喜歡的目標為原則,老話一句:「擇你所愛,愛你所擇。」當然如果你要當個跨組生我也不反對,畢竟有時候遇到不如意之事偶爾也要轉彎一下,但是切記一項大原則,「務必要朝著你所喜歡的路前進」待在美術社,我曾和一位外聘的美術老師學習,她說過,做任何事的先決條件就是:「這件事,必須是要你所熱愛的。」我認為這很重要。如果這件事並不是你所熱愛的,那又何必強求自己做著不願意做的行業呢?現實中許多醫生為了賺錢而來,他們汲汲於名利中,誰又能知道病人在他們的眼裡又有幾分重呢?(這也是我假三的主因)不要違背自己的本性,不要矇蔽自己的本心,趁現在還可以做自由選擇的時刻好好的為自己做選擇,不要等到往後身不由己時才後悔莫及。對於某些出賣自己靈魂的人,我只想送給他們一句話:「給我滾開!垃圾!」

預祝各位學弟妹們能夠順利地朝向自己的理想邁進。(話說這篇文章的取向跟我的風格真不合呀,學弟妹看完真的不要太沉重,放輕鬆就好了,我這個人很nice的。以上言論僅供聽聽就好,哇嗚我打了好久……)

,